close
昨天跟Fay聊到這一年康復的狀況。上星期高中同學會,有人反應「妳跟傳說中的很糟根本不一樣啊,只是變得太瘦」。Fay也說我最近聽起來很好,替我開心。擺脫「很糟」,是這幾年來最努力想達成的事。

每個人都有一些其他人看不見的困擾,有些其他人以為可以輕易跨越的東西,對我來說或許很難。有一些無名的信仰,只有我自己明白,只有我願意遵守和追求,只有我會堅持。但或許在無形中,這些所謂堅持,也變成視野和前進的阻礙。

今天早上,翻開松浦彌太郎的書<<最糟也最棒的書店>>,目前看完序言、第一和第二章。一開始讀序言的部份,就深深被吸引。松浦先生提供了我很想了解的一些觀念和事物,或說景色吧。「在一流的大學,取得好成績,在頂尖的公司,取得好職銜,只要擁有這些,就可以抬頭挺胸,過著幸福而正確的人生。真的是這樣嗎?」很多人都會回答不見得,但真的能跨越內心藩籬的人,或許比回答不見得的人少吧。

從小我就常被說是好學生,拿好成績是家常便飯。沒有考100分,差幾分打幾下是小學的時候常上演的戲碼。國高中之後,每星期都有班級週排名,擠出前十名的機率大約也低於百分之五。但就在大學聯考之前,推甄的重大打擊讓我想要徹底離開這樣的生活模式。我再也不想為了不知道什麼的東西在努力,想找出自己願意努力的目標和價值。上了大學沒有太多束縛,卻因為茫然無所措,大三開始成績一直是在全班吊車尾。想證明自己找得到目標並且會努力實現的想法,和自我放逐以及反抗父母和傳統價值觀的想法,劇烈撕扯著我的二十人生。繞著一圈又一圈,來來回回鑽不出頭緒,那年我18歲,而混亂終於趨於平靜的時候,我已經27了。

松浦先生在高中就休學,一開始有點漫無目的過著每一天,但他所做的都是自己想做的事情,並且一有想做的就會一直嘗試。靠著自己打零工和粗工,憑著一個單純的美國夢,來來回回從完全不會英文,到熟知舊金山所有二手書店通路,接著在路邊利用二手書籍的價差擺攤賺生活費,最後在日本和美國之間做起藝術書籍的生意。目前除了書商的身分,也是作家,2007年起並擔任日本著名生活雜誌<<暮らしの手帖>>的總編輯。一段文字就能帶過的結果,過程其實非常艱辛,但他卻感到充實開心。其中「失敗是理所當然的。」這句話讓我深感敬佩,也是我最需要面對的一件事。從小,我太少經歷失敗,於是我擁有一顆脆弱易傷的心靈,遇到問題不會解決,只會難過傷心,不知如何調適和面對壓力。一直把自己設定在「完美模式」,遇到困難就像世界末日一樣,把世界想複雜了、想嚴重了,也為自己設限。因為害怕不完美,經歷失敗後變得不敢接受挑戰,不停放棄所有的東西,直到連「自己」都快要拋棄了。2006年初剛從英國休學回台灣的除夕夜,我跟爸爸說我好痛苦,不想活了。那是除了爺爺奶奶過世之外,唯一一次看到爸爸哭泣。

大學時代看了很久的心理醫師,服用了三年半的抗憂鬱劑,卻都未見起色。最後,我跟醫生說:「我決定不吃了。我相信我自己可以好起來。我想自己去找答案。」雖然醫生擔心我的症狀會復發,但他還是相信我做得到,並跟我約法三章。嘴巴上說有問題會乖乖回來找醫生,我的內心卻決定再也不要吃藥。因為不願再依賴藥物,我再沒回去過醫院。大學時,我沒什麼社交圈可言,看到其他人擁有美好大學回憶的照片,有時會鼻酸感慨。許多同學都踏出社會或建立家庭,我依然在吊車尾,然而我卻默默珍惜這段晦澀的青春年華。拿過這麼多第一名,大學的時候,我終於學會拿最後一名。一個人如果能在年輕的時候就看見自己最大的弱點,不管花多少時間都去克服,光是這樣想我就覺得很值得。花了這麼多時間,學習臣服,學習專注,學習謙卑和知足、學習不要輕言放棄,或許還不夠,但我相信自己正愈來愈靠近「自由」。自信面對自己,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,褪去背負已久卻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價值觀,那樣的自由。

自從決定去日本之後,不斷不斷地被詢問去日本的目的。

因為並非大學剛畢業的年紀,之前也有出國經驗,第二次出國的動機和計畫其實遭到相當多人的質疑和不予置評。當然支持我的人還是很多,尤其是捨不得我,卻又願意力排家族眾議而成全我的爸爸和媽媽。但我似乎始終沒有對誰說過完整的原因。很難細數每一則理由,只能片面回答每次的質問。這是我的人生,自有一個終極目標在我心裡,有我想完成的事,有我這輩子無論如何都想做的事。

我不把去日本看成一種目的,而是一條通往目的的其中一條路徑。這就是我的答案。

而我知道,今天我能擁有這樣的選擇,都是爸爸媽媽的愛和支持。

剛開始學日文的時候,我並不知道最後自己會決定去日本。我只知道,我決心從零開始學好日文,因為希望自己多一樣工具,多一項競爭力,並且多看見一個世界。不管別人怎麼看現在沒有正職工作的我,我只想做好這件事情。日文學習漸漸上了軌道之後,因為不希望英文退步,著手接觸英語節目的字幕翻譯。雖然不能稱得上在賺錢,但我很明白我在做我想做的事情。不再因為誰說了什麼就質疑自己,而學習專注在自己的需求。我就是我,不用害羞,也不用害怕表現自己、做自己。如果連自己都不去過自己想要的人生,沒有人會代替我完成。

觀念的轉換和態度的學習,都必須經歷一些痛苦的轉換期。在學習改變的日子當中,很多痛苦和眼淚都要自己消化。我常告訴自己,不經過這一關,我就永遠走不出迷宮。離開之前的生活模式從頭學習(不管是學日文也好,學習生活處世也好),從無到有開始紮根,這是自己的決定,要面對自己的選擇和責任。這麼想的同時,我的很多部份起了改變。多年的烏雲密佈突然像有陽光映入一般,我的個性逐漸變得開朗、情緒變得穩定,看待世界的態度也隨之轉變。每一次的歡笑都變得踏實,我都會笑得很起勁,彷彿正在大口咀嚼自己最喜歡的果實一樣。

在<<最糟也最棒的書店>>裡,松浦先生的事業剛有起色時,從小因為學歷不如人而自卑的他表示「第一次感覺感受到在愛情之外被別人所需要,這對我來說真的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。」對我而言,這是後一個階段所要努力的事。一個人找到了自己的路之後,接下來就是和身邊的人分享互助。不管在工作中、生活中、友情、愛情、親情,人類都是相互效力。在層層相扣的分享互助當中,我們不斷進步,不斷產生新火花,並不斷擁有回憶。再也不會害怕獨自活著這件事情。



(本來只是想說說,因為對出版、編輯採訪和書店的職業有興趣而買的一本書相當吸引我,囉唆成性就寫得落落長。)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ake08051 的頭像
    cake08051

    談個戀愛不能治本

    cake080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